[FB舊文04] 網路文章「20個在臉書上最容易惹惱朋友的行為」帶給我的省思

想要分享的其實是最近看到一些網路文章所給我帶來的省思,這裡用的是下面這篇文章「20個在臉書上最容易惹惱朋友的行為」為例。
(原文連結) http://goo.gl/aJmaV

(重點整理)20個在臉書上最容易惹惱朋友的行為:
首先放一張沒有意義的 FB 公司門口地址照片
01. 新手爸媽狂貼寶貝文;
02. 行銷廣告文;
03. Vaguebooking;
04. 被無預警的 Tag;
05. 以說笑之名實行炫耀之實;
06. 自戀地自拍;
07. 喜歡貼「歌詞」表達心聲;
08. 政治叫囂;
09. 社群網站的同步訊息;
10. 提到第三人的狀態;
11. 無意義標籤;
12. 沒完沒了、意思相近的回覆;
13. 公開談論你的私事;
14. 沒意義地更改名稱;
15. 長達一個月的活動;
16. 資料共享;
17. 散布都市傳奇、連鎖信;
18. 叉腰拍照;
19. 無意義的狀態更新;
20. 過長連結網址。
每個標題後面再接著一到兩句形同廢話的空洞解釋

 看到這種文章最讓我好奇的有幾點,首先,這種統計是哪來的啊?還是原文作者列出自己最討厭的行為,那標題應該要寫「我個人最討厭的 20 種行為」吧?這種標題很誤導阿,而且近幾年社群網路採用的多是實名制,在網路上看的到姓名、知道身分,那很直接的,在現實生活中的禮貌跟習慣大多應該要被帶上來實名制網路上,也就是說,在實名制網路中會惹惱朋友的行為跟現實生活中的行為其實是有共通模式的阿,那這種統計「容易惹惱朋友的行為」的意義何在呢?不就是給作者衝篇數、賺稿費而已嗎;其次,有幾點在描述的根本就是來自同樣原因的動作,例如 01. 02. 03. 07. 08. 12. 17. 19. 20. 同屬於「劣質貼文」、05. 06. 13. 18. 同屬於「自戀貼文」、04. 10. 11. 14. 同屬於「無故驚擾」,09. 15. 16. 則很有可能是確實有其需要,所以說真正的分類大約分成五到六類也就夠了,貼這種文章顯示原作者分類能力低下、視點偏頗以外,其實沒有實質幫助。回到這篇文章給我自己的檢討,寫文章,特別是理工性質的文章,除了思路清晰、邏輯正確以外、來源也要更確實的說明,特別是我們已經身處一個網路發達的時代,這樣的觀念就更形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